
中山三院的代理律师拿着答辩意见,准备出庭应诉。以中大法学院教授为主的“律师团”将集体为齐二药案被告中山三院辩护。 曹晶晶/摄
新快报8月3日报道 震惊全国的“齐二药”假药索赔案昨日开庭审理。11名受害人向中山三院分别提出索赔,索赔总额达2000万元左右。昨日共有四名被害人的索赔官司开庭。
中山三院及两名经销商在庭上都把责任推给了齐二药厂,中山三院还强调自己首先发现假亮菌甲素,不但无过还立了大功。
原告:24针假药10日夺命
两个月前,曾经有一例索赔案进行过证据交换。在中山三院的申请下,广州市天河区法院追加了假药的生产商齐二药厂、经销商广州金蘅源医药贸易有限公司、广东医药保健品有限公司为被告。对于法院追加被告,原告的代理律师在庭上表示了忧虑:“追加的被告多了,官司的时间会拖更长了。”
被害人陈某的案子在上午开庭。由于这是首个正式开庭的案子,具有示范意义,许多系列案其他的原告也参与了旁听。
陈某曾是湛江市某县糖厂的工会主席,糖厂破产后任金丰糖业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是整个家庭的经济支柱。原告方诉称:2006年4月14日,陈某因病入住中山三院接受治疗。4月19日至4月30日,中山三院共向陈某注射了假亮菌甲素注射液24支,陈某病情迅速加重并危及生命。其间中山三院以陈某医疗费用短缺等为托词,拒不先行提供肝移植等有效医疗方案,导致病情失去控制。陈某在7月18日出现并发症后病故。
原告律师在庭上略为激动。据其陈述,陈某的家庭非常特殊,其中一个女儿今年36岁,毕业于北大,后因患精神病被单位辞退,靠药物控制病情。而陈某的妻子今年59岁,早年起就患有急性心肌梗塞、高血压、糖尿病。曾做过心脏搭桥手术,花费了十几万元,生活极其困难。律师恳请法官能够维护家属的权益,挽救一个无辜蒙受灭顶之灾的家庭,同时维护社会公信。
被告中山三院:假药是省卫生厅统一招标的
昨日庭审中,无论是中山三院还是两名经销商,都在法庭上大叫冤枉。中山三院认为自己在医疗方面不存在过错,陈某的死亡主要是其自身疾病所致。虽然医院给患者注射了假药,但广东省卫生厅组织的专家讨论意见书的结果显示:原告的死亡与假药的使用没有关系。
不过中山三院的律师承认,原告的死亡与假药的使用是否有关系还要进一步调查。但她指出,陈某的死亡即使与假药使用有关系,根据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应该由药品的生产者以及药品的专营企业承担责任。“假亮菌甲素是省卫生厅统一招标的,同一规格药物的唯一中标药品,医院在采购药品上面没有自主权。中山三院在药品的使用和采购上都没有过错,不应该承担责任”。
医药保健公司:采购是符合法律规定的
“我们是一家有悠久历史,资质齐全的大型公司,有一整套完备的保证药品质量的规章制度,还有高素质的从业人员和符合规定的营业场所和设备。”广东医药保健公司在庭上摆出了许多资质证书。他们称“从采购的整个过程来看,我们都是按照国家的法律和行业规范去做的。招投标的环节也完全遵守了法律规定。所以不存在任何责任”。此外,他们认为不仅自己没责任,金蘅源和中山三院也都没责任。
金蘅源公司:层层筛选中标药怎么会有问题?
广州金蘅源贸易有限公司称其在验收销售过程中严格按照药品法程序,并无过错。因金蘅源无能力对涉案药品进行内在质量的检验,则由生产商提供了涉案药品同批号的检验报告书和黑龙江省药品检验所的检验报告书。
“我们没发现生产商的药品是假药,广东医药保健公司和全国著名的三甲医院中山三院也同样没有发现,如果我们是违法销售假药,省医保和中山三院也是违法销售和使用假药!”金蘅源还提出涉案药品是经过专家对生产厂家,产品质量经过多次认证,层层筛选才中标的。对于从事经营的企业是充分相信政府和专家的权威性,又怎能预见到涉案药品是假药呢?
最后金蘅源将矛头指向了中山三院:“作为中山三院讲涉案药品给患者使用的最后一个环节,更应承担起对药品质量的检验、把关责任!”
激辩焦点
1.死亡鉴定是否可信?
中山三院当庭出示了一份广东省卫生厅组织的专家讨论意见书,其结论显示陈某的死亡和假药的使用没有关系。
但原告方指出,由于死者的遗体早已经火化,仅仅依靠病历作出的鉴定不可靠。而且这份鉴定结论的专家的身份没有公布,在形式上并不合法。最后原告律师质问中山三院:“卫生厅组织专家做鉴定,这不就是儿子犯了错误,老子来摆平吗?”
2.黑龙江检验报告书是否有效?
广东医药保健公司在庭上出示了黑龙江省药品检验所的检验报告书,但在质证阶段被中山三院发现检验报告书上的编号和药品编号不一致,并且检验书是由齐二药提供的复印件。原告律师庭上反问医保公司:“既然齐二药连假药都敢做,做一张假检验报告书有什么难?”
3.三被告有无验药义务?
三被告都反复地强调根据药品管理的规定,经销商和医院都没有检验药品的义务。原告律师在最后气愤地质问:“如果所有的环节都不用检验,那怎么保证药品的真假?如果任何一个部门都没有责任,任何一种药都能四处流通,对我们国家人民健康的损害会有多大?”
对此,广东医药保健公司认为检验药品的责任应该由国家承担。“这是药监局的事情,和我们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