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彩龙中国1月4日报道 “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当57岁的罗平农妇王秀林正在家里招待客人时,随着一声巨响,一枚增雨防雹弹从天而降,砸破屋顶落在堂屋里,王秀林受到惊吓并精神失常至今。
今日上午9点,王秀林家人状告罗平县政府、县气象局及县烟草公司,索赔888563元一案,将在曲靖市中级法院开庭审理。
昨日,在罗平县阿岗镇高桥村委会大寨村,说起2006年7月14日发生的那一场事故,目击者陆良人资某记忆犹新。他说,当天,王秀林家请他来建烤烟棚的炉子。下午5点多钟,大家正围坐在火炉边准备吃饭,屋顶突然传来一声“嘭”的巨响,正在桌边盛饭的王秀林手里的锅盖都吓得掉在地上,浑身颤抖。大家看到屋顶的瓦片被击坏了几片,木楼板也被击穿了一个拳头大的洞,堂屋的水泥地板上却有一个凹坑,一根小棒子似的东西躺在橱柜边上——正是每到五六月时县气象局经常发射,用来保护烤烟的增雨防雹弹。
随后,镇上和村干部将这颗未爆弹收回,并向县气象局通报。
王秀林被吓到后,跑出屋去见人就说:“我家出事了……”被家人扶回家后,她出现了抽搐的症状,并伴有疯癫的情况。后县气象局派车将她送到县医院治疗。在县医院住了半个月后,县气象局的相关人员认为王只是高血压,并非被防雹弹吓疯,于是拒付医疗费。
王家遂以王秀林的损害后果与罗平县政府、县气象局及县烟草公司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将三方诉到曲靖市中级法院。
昆明医学院司法鉴定中心鉴定:
炮弹飞入使王秀林受惊发病
昨日下午4点30多,经过长途跋涉,我们来到了距昆明约300公里的曲靖市罗平县阿岗镇高桥村委会大寨村。王秀林家是一座两层楼的土木结构房子,显得有些破旧。由于这里处于高寒山区,虽是午后,屋里仍烧着炉子。屋里水泥地面上的凹坑引人注目,斜上方楼板上一个拳头大的窟窿透出一丝阳光。家人说,炮弹就是从这里直砸地面的。
“近一段时间,我们把她送到昆明的云南精神病医院治疗,为了她的病家里已花了4万多元了,都是借来的。实在没有钱了,只能把她接回家。”王秀林的丈夫李小踩说:“现在,她一天要发两三次病,要两个人才照看得住。”
“我每次发病的时候,就是有点儿难受。”话音刚落,王秀林脸上的笑突然僵住了,表情诡异:嘴歪眼斜,手脚僵直,嘴里不断发出“嗷嗷嗷”的声音。“又发病了,快招呼住她。”家人忙上前搀扶住她。过了10分钟左右,她慢慢睁开眼睛,猛然爬起来向外面跑,被三四位邻居拉住后,仍不断挣扎,还喊着:“来人来救救我呀!”
王家人出示了一份2006年11月17日,昆明医学院司法鉴定中心对王秀林的鉴定结论。鉴定书上写着:“(1)急性应激性障碍;(2)分离型障碍。目前为(1)创伤后应激障碍;(2)分离型障碍,炮弹突然飞入家中致使王秀林被惊吓是导致上述疾病发生的直接因素,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分离型障碍与炮弹突然飞入家中致使王秀林被惊吓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没被吓到前是很好的一个人,看看现在变成了一个什么人啊。”72岁的村民李定柱说,以前,王秀林天天到田里干农活,家务活也是一把好手,但被防雹弹吓到以后,就逐渐变了一个人似的。村里还有很多村民的说法和李定柱的一样,大家都签字按了手印为王家作证。
气象部门解疑
防雹弹哑火可能有三种原因
防雹火箭弹到底有多大威力?为何会造成升到高空的火箭弹不爆炸而坠落伤人的事件?昨天,记者走访省市气象台的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后解开了谜团。
昆明市气象台人工影响天气中心的时主任介绍,用于防冰雹增雨的设备有两种:火箭弹和三七高炮弹。火箭弹射程大约4000米,高炮弹射程可达8000米。考虑到昆明地区离机场很近,城市楼房很高的因素,目前,昆明市使用的防雹增雨弹为火箭弹。最近几年,由于时有旱情或特殊情况需要,昆明几乎每年都会发射火箭弹,但次数不多。
专家分析说,由于有3%的误差率,最近几年,没有按照预期爆炸而坠落民间伤到人的情况确有发生。云南省也曾有过,但昆明历史上从没发生过类似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