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环球网1月23日报道 《印度防务观察》编辑Bharat Verma2008年1月15日在印度最大的门户网站Rediff上发表“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是怎样废掉印度军力”的文章,揭露了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在国产武器研发中的种种弊端和恶习,表达了对其深深的失望之情,并提出了发展印度国防工业的新想法。
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研制的“国产武器”研制拖沓、质量低劣、草菅人命
文章称,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在发展各自的导弹计划,由于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总是要求所有复杂的武器都要自己研制,而巴基斯坦在中国的帮助下在想尽一切手段,结果是务实的巴基斯坦取得了成功,而自大的印度却遭到了失败。
印度“导弹发展综合计划”(IGMDP)搁浅其实并不意外,这次失败在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印度最高级别的国防研发机构——不光彩的记录上又增加了一笔。在近25年的时间内,印度军队向DRDO提出的急需的现代化武器计划最终都没有实现,只换来了空头支票。
印度军队在面临战略平衡向对手倾斜的危险时,被逼无奈只能向外疯狂的求购武器。除了导弹,其他像“阿琼”主战坦克,“尼尚特” (Nishant)无人机,LCA“光辉”战斗机,INSAS突击步枪,也都是在试验中表现不佳,但最终印度军队还是忍受这些缺陷被迫接收的。
在不断扯皮中,军队失去了25年的宝贵时间,印度的纳税人为“导弹发展综合计划”浪费了200亿卢布,而这个计划仍在苟延残喘以继续遮掩DRDO的无能。
在“导弹发展综合计划”展开后不久,就有很多声音指出完成如此高精尖的计划是一定需要外国帮助的;可DRDO为了独占预算而固执的坚持自主开发,以至于这个计划久拖未决。
DRDO这么多年来就是在做重复无意义的无用功——总是想将所有的系统和分系统的研发自己完全走一遍,结果就是至今几乎一无所获。
射程分别为700公里2500公里的烈火I和烈火II导弹已经试射了五次,但它们作为一种可携带核弹头的导弹都还不够可靠。印度陆军和空军分别拥有8枚和24枚这种导弹,在这些导弹的质量还都不值得信赖的时候,射程6000公里的烈火IV导弹却已经开始准备研制了。
缺乏监督,国防研究经费竟然拿去研究杂交蔬菜
一个私下的共识是:DRDO的无能不止表现在导弹计划上;它所进行的所有计划都需要进行重新审视。DRDO在科研上的失败之处首先在于它缺乏监督和无目的性。
DRDO的首脑身兼三职。他除了DRDO的领导职位外,还占着国防研发局长和国防部长科学顾问的位子。一个人身兼三个相互关联的职位使得最基本的问责制度都不复存在,他根本不需要向任何人负责。
1997年,在印度即将成功进口一种炮兵定位雷达的时候,DRDO许诺将在两年内研制出国产化型号,结果这项交易被取消。由于研制计划不顺利,没有新型炮兵雷达的印度军队因为无法定位对方的炮兵阵地,在与巴基斯坦的边境冲突中遭受了重大的伤亡。印度国产雷达研制果然没有如期完成,印度只得在2003年再回头进口以前的那种雷达。在作者看来,DRDO应该为这些重大伤亡负直接责任。
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已恶疾在身 必须与西方军火巨头合资才是印度国防工业的出路
除了和外国大公司联合,印度也应该向塔塔这种印度私有公司敞开市场,并让印度公司和外国军火军头在印度组成合资公司,这样既可以引进外国专家和企业管理高层,还会在最短的时间内缩短与西方的差距,实现印度军队武器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