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引资磁场 廉江发展县域经济纪实
来源:
作者:
时间:2004-09-15
点击:
廉江讯 产业集群是指同一产业的企业以及该产业的相关联企业和支持性产业的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的集中。走马廉江大地,记者惊喜地看到,在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产生巨大经济能量,催生大批专业镇和产业带的集群(簇群)经济,在廉江已经初露端倪。
政府引导,培育产业集群,形成集聚效应,相关企业纷纷落户,廉江今年以来招商引资的迅猛势头,再一次印证了集群经济的魅力。廉江市市长邢太安因此感叹道:“在所有的投资环境里,产业集群是最大的投资环境。”
一 打造“南国电饭煲之都”,这是廉江培育产业集群的一个大手笔。
廉江电饭煲行业的兴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高峰时期市内有二三百家生产电饭煲的小工厂小作坊。但在发展过程中,廉江电饭煲企业一直是散、乱、小的状态,虽然总产量很大,但大多是冒牌或贴牌生产,没有自主的产业优势。恶性竞争,假冒伪劣,加上软环境不尽人意,导致廉江的电饭煲企业在1999至2000年前后大批外迁,廉江的电饭煲行业遭受重创。
2002年,廉江市委市政府痛定思痛,用培育产业集群的思路来重振廉江的电饭煲行业,提出了打造“南国电饭煲之都”的理念。
首先是营造产业集群的首要条件——园区。廉江开辟民营家电基地,把已经出走的家电企业集聚到专门的工业园区内,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一个平台。通过优惠政策,在第一期开发的700亩中,首先吸引了19家家电企业入园。企业的集聚初步形成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具备了产业集群的优势。以前,在廉江的电饭煲企业中,以“不求人”为荣,从各种配件到成品,小到一枚螺丝钉都是在一个企业内完成。产业集群中最重要的社会化分工、专业化生产的特征没有体现。
在政府的引导下,廉江电饭煲行业内部的分工逐渐明晰。梁氏威王这个电饭煲行业的领头羊在今年已经把零配件转给别人生产了。同时,廉江市又引导电饭煲行业创品牌。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最终体现到几个品牌上。现在,廉江电饭煲行业逐渐兴起了创品牌的热潮。继“粤海”牌电饭煲被评为广东省著名商标后,“威王”牌电饭煲今年被定为国家免检产品。
通过培育地方产业集群并促其升级,对现有企业的正面效应就越强,对新企业的吸引力就越大。廉江的民营家电基地这个设想刚提出来的时候,就有60多个老板申请进园,在第二期的开发中,现又有80多家企业报名要入园。今年上半年,廉江生产电饭煲97.9万只,比去年增长12.1%.而电饭煲引来的相关行业,更是值得期待。围绕电饭煲行业的上下游产品,从去年以来,廉江引进多家相关联的企业。去年投产的新世纪彩印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电饭煲的彩印外壳,填补了粤西地区印铁技术的空白。广州市骏隆纸品到廉江投资,也是冲着电饭煲的产业集群来的。因为他们番禺工厂的订单大部分都是廉江的电饭煲企业下的,于是在廉江电器老板的牵针引线下,他们决定到廉江办厂,计划投资2000多万元,预计年产值1.5亿元。
二 一个落户廉江的电器老板说:“优惠政策和高效服务对于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率是必需的,但对企业经营成败更具决定作用的是产业环境——企业所要投资的产业的当地综合情况。”一个地方的产业集中度越高,对将要进入该产业的新投资的吸引力就越大,新企业都希望通过这个产业高地的品牌价值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和降低商务成本,这就是集群经济的魅力。
在打造电饭煲的产业集群中,廉江尝到了甜头。在廉江境内,依托资源及传统产业的优势,或者依托龙头企业,培育更多的产业集群,成为各级的共识。
目前,廉江市提出充分发挥廉江陶瓷工业基础较好的优势,壮大红星陶瓷有限公司,使其成为龙头,从而促进整个陶瓷生产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打造廉江“南国瓷都”的又一产业集群。河唇镇拟在原公社瓷厂及周边地区创办陶瓷工业区,可容纳陶瓷企业30多家,形成陶瓷企业的产业集群,使其成为陶瓷生产的专业镇。河唇镇现有10家订单式的陶瓷企业,利用红星瓷厂或周边地区生产的半成品,加工上客户需要的花色,远销全国各地。而来自潮州等地的老板已经在这里落户。
专业镇是珠三角及一些发达地区产业集群的重要形式,象安铺、石岭等廉江重要的工业重镇,以迎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为契机,培育木家具、轻纺等新的产业集群。今年以来,廉江市因其制衣工人多的优势,引来中山民森纺织制衣有限公司在安铺落户,计划投资2000多万元,可吸纳工人5000人。而计划投资2800多万元,租用石岭棉纺厂办制衣厂的香港雅景有限公司,也可吸纳近5000人。还有一批针织厂、棉纺、麻纺厂也落户廉江。
产业集群在廉江正发出强力的引资磁场,今年上半年新增投资额100万元以上的项目87个,投资金额达5.52亿元,为廉江的经济注入丰沛的血液。(黄康生 周敏飞 沈鹏宇 宣明 黄镇丽 )
来源:湛江日报
最新评论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