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江农业进入产业化快车道
来源:
作者:
时间:2003-11-21
点击:
近年来,为了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廉江市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跨越等核心问题,积极探索和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因地制宜,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根据本市自然条件和群众种养习惯,实施沿海养殖、中部种菜、山区栽果的农业结构调整,重点扶持和培育了廉江红楼、荔枝、龙眼、茶叶、红杨桃、广海鸡、单雄性罗非鱼等优质品种,并围绕这些品牌建立了廉江红橙、荔枝、龙眼、香蕉、蚕桑、花卉、外运菜、水产、畜牧等十大产业化基地,从而有效地促使廉江农业生产步入了快车道。
合理调整农业结构 确立十大主导产业
发挥资源优势,实施区域发展战略。根据廉江气候条件、地理位置和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把全市划分为沿海、中部、山区(含库区)三个经济发展区域。沿海区域:营仔、车板、高桥、安铺,新华、良垌六个镇。中部区域:石城、新民、吉水、河唇、平坦、横山、石岭、龙湾八个镇。山区(含库区)区域:石角、青平,雅塘、石颈、长山、塘蓬、和寮七个镇。三个区域依据各自优势,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产业:中部以发展优质高效和城市服务型的经济作物如蔬菜、花卉、水果、优质稻、名特优稀的禽畜及水产养殖业、农产品深加工业、乡镇企业等产业为主。沿海以海水养殖、海洋捕捞、水产品深加工、沿海红树林观光旅游等产业为主,大力发展鱼、虾、蟹等养殖及混养罗非鱼等。山区(含水库区)以发展水果、茶叶、蚕桑、林业、节粮型畜牧业、淡水养殖业等产业为主,按照山顶一片林,山腰一片果,山下一栏畜的立体模式综合发展。
与此相适应,在“三个经济区域”分别建设三个示范镇。一个是沿海区域的营仔镇,以佳鸿水产(廉江)有限公司为龙头,发展鱼、虾、蟹、蚝等养殖和单雌性罗非鱼的淡水养殖或咸淡水混养。以国家综合开发项目投资对海边盐碱田进行综合治理,使其适宜发展外运菜等高效经济作物为主的种养效益型农业。二是中部区域的吉水镇,以发展荔枝、香蕉、外运菜、花卉等高效益的市场型农业为主,农业综合开发全面发展。三是山区(库区)的石角镇,结合扶持移民脱贫奔小康,按照人均一亩果、果下一口塘、塘边一栏畜、园中一幢楼的移民新农村模式发展山区经济型农业。通过三个镇的示范带动,全面推动廉江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一步发展。
确立主导产业,建设十大特色产业化基地。廉江从实际出发,根据资源优势,本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相对集中,高产高效”的原则,以品牌农业为龙头,确立了红橙、荔枝、龙眼、香蕉、水产、畜牧、外运菜、蚕桑、花卉、观光农业等十大产业,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专业户、专业村,实行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立
农产品基地,夯实产业化基础。
十大产业化基地是:国宴挂果——廉江红橙产业化基地,以青平、高桥、雅塘、营仔、石颈、长山镇为主,在三年内,将红橙面积由目前的4万亩发展到总面积10万亩、年总产量30万吨、产值6亿元;以出口创汇大户——单雄性罗非鱼、对虾为主,沿营仔、车板、高桥三镇海岸线建立海洋经济产业化基地,重点抓好龙营围万亩虾塘及沿海的对虾养殖、龙头沙鱼港建设及佳鸿水产(廉江)有限公司加工出口基地建设,大力抓好海洋捕捞、海水养殖和单雄性罗非鱼养殖,使该基地水产品产量占全市水产品产量的八成以上;荔枝产业化基地,以良垌、石城、吉水、石角4镇为主,使荔枝生产面积由目前的23万亩发展到30万亩,其中通过新植和高接换种建立10万亩妃子笑荔枝出口基地;龙眼产业化基地,以青平、雅塘、石岭、石颈、塘蓬5镇为主,全市龙眼种植面积由目前的13万亩发展到2005年的25万亩;香蕉产业化基地,以平坦、良垌、石城、吉水、和寮等镇为主,建立面积达10万亩的香蕉专业化基地,香蕉要彻底淘汰劣质品种,全面更新种植试管苗香蕉,并做好规划,把成熟期错开,做到均衡上市,以获得最佳效益;以“广海鸡”为龙头,以良垌、横山的果园、林地养鸡为模式,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养鸡业,年产肉鸡1000万只,以带动全市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外运菜产业化基地,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引进推广名优新特品种,淘汰低值和劣质品种;尽可能开发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蚕桑产业化基地,以安铺、横山、龙湾、新民、良垌、石城、和寮等传统种桑养蚕镇为重点,全市种蚕面积在l——3年内恢复发展到5万亩,产茧150万担水平;花卉产业化基地,以石城、河唇、吉水等镇为主建立万亩园林花卉基地,以具有廉江特色的棕榈科风景树为主,兼顾其他观赏花木,把我市建成热带亚热带花卉基地;沿河唇、廉城、青平、高桥线路建立以“三红”(即红橙、红树林、红杨桃)及鹤地水库、石城谢鞋山原始野生荔枝群落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旅游观光产业区,以此推动观光、旅游农业的发展。。
认真抓好标准化生产 全力打造名优品牌
加入WTO后,为了做好与国际市场接轨,廉江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是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可靠保证,高质量的农产品通常不但具有产中的技术与质量标准,还具有产前、产后的技术与质量标准。只有制定并实施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质量标准,并指导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按照标准进行操作,农产品质量才有可靠的基础。在欧美发达因家,名牌农产品是从种子栽培,植保管理到产后的加工、储藏、运销以及生产资料的供应和技术服务,都是实行标准化的生产、管理和控制,形成了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
根据本地生态环境较好,具有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的实际,廉江从高标准出发,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走绿色路,打绿色牌,发展绿色产业。结合农业结构调整,该市在十大主导产业上大力推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标准生产,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业层次,从而增强我市农业竞争力。2000年该市妃子笑荔枝、红橙通过广东省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证;2001年我市廉江红橙、红杨桃、梅占茶、茗皇茶、广海鸡五个品种获得绿色食品证书。此外,廉江红橙、广良红荔枝、广海鸡和珊瑚牌饲料在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被评为名优产品。今年,廉江首个无公害蔬菜基地——横山镇三万亩尖椒标准化生产基地已经被省农业厅审批,发展前景喜人。
廉江还全力抓好获得绿色食品证书的五个品牌的推介,把廉江红橙、红杨桃、广海鸡、梅占茶、茗皇茶作为廉江的农业品牌,推向国内外市场。同时加强管理,确保这些品牌农产品的质量,特别是廉江红橙我市这个拳头农产品,早已享誉国内外,为了进一步加强这个名牌的保护,廉江通过申请原产地登记,维护这个名牌的形象。此外,引导生产经营者重视优质农产品的开发,通过申请商标注册,树立自己的品牌,以此开拓市场,抢占市场份额,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抓好产品加工流通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廉江实行农业结构调整后,十大主导产业迅速发展,形成大规模生产格局。与此同时,农产品出现“卖难”问题,该市切实抓好农产品加工流通,在典型带动、市场牵动、政府鼓动下,生产和加工流通得到同步发展。全市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加工流通服务体系,形成了较为健全的农产品加工流通信息网络,建设一批初具规模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组建一批农产品加工流通龙头企业,从而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一是致力培育龙头企业。以农业拳头产品为依托,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着力发展龙头企业。目前全市已培育出安铺一品木业有限公司、佳鸿水产(廉江)有限公司、广海养殖有限公司、良垌梅占茶有限公司等1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其中省级一家,湛江市级四家。二是按照“公司十农户”的模式,由龙头企业按市场需求,组织农户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种养,带动农户走向市场,加速产业化进程。如佳鸿水产(廉江)有限公司,是湛江市获欧盟注册水产品加工企业之一,加工罗非鱼出口到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年产量1万吨,年产值1000万美元,年实现利润1600万元,上缴税收320万元,带动我市1.4万亩罗非鱼和5万亩虾蟹的养殖。安铺一品木业有限公司带动我市林业生产发展,年加工出口达1000万美元。
大力发展市场流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一是为走好市场带动产业化发展路子,该市按照“开发产品建基地,围绕基地建市场,建好市场促发展”的思路,加快建立本地专业市场,强化市场的集散功能。先后建立了16个区域性专业批发市场,总面积34.5万平方米,如横山、石城以外运菜为主的专业市场,良垌、平坦、吉水以荔枝、香蕉为主的专业市场,青平以红橙、龙眼为主的专业市场等。二是实施“政府搭台,企业(果农)唱戏”战略,为农产品鸣锣开道。自1999年以来,已连续四年分别到重庆、上海、南京和北京等地召开水果推介会,以廉江红橙、荔枝、龙服为媒,叫响廉江农产品的品牌,引起当地的商家和媒体的高度关注,产生轰动效应,使我市水果销售在以上地区大幅度增加。三是组织多元化的流通队伍。在农产品流通队伍中,有国营集体的,有联合体的,亦有私营企业的,股分制的和个体的。这支队伍走南闯北,形成合力,共同托起该市农产品流通领域的一片天。四是开展多种经营流通方式。目前,在该市流通经营方中,有自产自销的,自营直销的,亦有代收代购的,南北联合经营的和中外联营的。在我市680个流通经营单位中,有一半以自营为主,他们收购、装运、销售一条龙,信息准确、反馈迅速,使指挥系统及时了解市场动态,经营非常灵活,较好地把握流通销售的主动权。五是建立多层次的销售网络。目前,我市流通队伍几乎在全国每一个省、区、直辖市都设有销售网点,上至省会城市,下至县级城市,共设有销售网点326个,形成较为完善的流通辐射网络。六是做好信息服务。建立廉江市信息网络和鹤湖商务网站,各镇及有关职能部门组织大量农产品信息在网上发布,为全市农产品寻找商机。七是发展“订单农业”。根据产品订单进行生产,同时发展农产品预约生产。
实施科技兴农战略 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加强农科网络建设和良种良法推广。建立和完善了市、镇、村、示范户四级农科网络建设,形成宣传、培训、科研、示范、推广一条龙的服务体系。通过这个网络,大力抓好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如:水稻抛秧、节水灌溉、牧草饲养、水果保果、畜牧配精等新技术,以及水稻、水果、蔬莱、畜牧等优质种子、种苗得到广泛应用,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
积极培育农业科技人才和普及农科知识。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重点抓好农科人员特别是活跃在生产第一线的基层农业干部、农民技术员的培训。去年我市先后聘请各类专家、教授共举办水果种植、水产养殖、畜牧饲养等多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435期,培训人数20多万人次,全市获得技术职称的农民有800多人。此外,通过在廉江电视台举办的《农科园地》节目,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以及有关部门印发的农科学习资料,传播农科知识,及时解决农业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有效地提高农民的科技知识和科学种养水平,促进农业生产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
经过几年的努力,廉江农业产业化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减少了一般性低值品种,增加名、优、特、珍、稀品种生产,如:无核廉江红橙、红杨桃、优质荔枝、龙眼的种植,以及南美自对虾、,南德文牛、瘦肉型猪等养殖,作物品种得到比化,优质稻占水稻播种面积70%以上,畜牧水产良种普及推广率80%以上。基本形成区域化、规模化、基地化农业生产格局。目前,廉江有红橙4.59万亩,荔枝23万亩,龙眼13万亩,香蕉5.8万亩,外运菜23万亩,蚕桑3万亩,花卉1.25万亩。农业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目前全市拥有农产品加工企业813家,年产值 1000万元以上的 7家,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的20家,涌现出一品木业、佳鸿水产、养虾集团、广海养殖有限公司等10家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680个流通企业(经营户),其中年购销额500万元以上的有5家,16个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初步形成了“公司十基地十农户”、“市场十基地十农户”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农业产业化极大地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劳春林)
最新评论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