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热门关键字:  廉江抢劫案  廉江市塘蓬中学  廉江  陈吴  我乐网
当前位置 :| 廉江新闻>廉江新闻>

科技浇出累累硕果

来源: 作者: 时间:2002-11-12 点击:

    廉江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已逐步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在“增创廉江发展新优势”调研工作的基础上,我市积极贯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制订实施《科技兴廉计划》。用科技打造新廉江!让科技建设新廉江!勤劳的人们又一次吹响了前进的号角!
              
    “兴廉计划”分量重
    我市于1999年12月25日制订并出台了《科技兴廉计划》,该计划的颁布实施,有效地促进了科技成果的引进、转化与推广应用,推动了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建立科技执法责任制,对计划项目实行动态管理。我市确定十大工程150个项目作为推动我市科技进步的示范工作,首批启动的50个项目在第一年(即2000年)就有39个已完成或正在实施,占78%,第二年新补充了6个项目,并对所有已启动的项目实行动态跟踪管理,优胜劣汰,使整个计划在两年多来得以顺利实施并获得显著效益。如被列入计划中一类项目的“水稻万亩高产示范片”安铺示范片,经1999年验收统计,早造平均亩产529公斤,该镇同期平均亩产383公斤,亩增产146公斤,增产率38.1%;晚造平均亩产510公斤,增产率21.35%,为我市开展粮食创高产活动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塘蓬镇、禾寮镇还获得“吨谷镇”殊荣。
    
    --构建并完善相应的支撑体系:五大科技机制。第一,科技人才机制。2000年,我市成立了“廉江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培养、引进、使用、管理和激励等措施,建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用人体制,并设立“科技进步奖”,第二,科技投入机制。政府落实把科技三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每年按一定比例递增,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构建,以企业投入为主体,政府投入为引导,银行信贷为支撑,社会其他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科技经费总额呈逐年上升趋势。第三,科技创新机制。为我市企业牵线搭桥,努力促进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横向联系,实行优势互补,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如良垌镇与湛江海洋大学“联姻”,在水果种植、对虾养殖方面均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高位池集约化养虾高产技术”被纳入省重点科研项目,已通过省专家组鉴定验收,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第四,科技转化机制。建立了“廉江市金科信息分中心”,并且通过省科技厅验收后投入使用,为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第五,科技评估机制。我市成立了“廉江市科技评估中心”,主要对我市科技发展计划的前期评估、科技兴廉项目、高新技术企业及其产品的评估,以及对各行业重大项目的评估论证与立项等,以确保项目投资的可行性及经济效益。
                
    组织申报力度大
    1998年以来,我市科技部门积极组织有关单位申报各类科技计划及科技成果,有效地推动了科技成果的吸纳与转化。2000年我市有3项申报项目被列入《988科技兴湛计划》项目,5个项目被纳入《湛江市科技攻关计划》,获得上级28.5万元的资金扶持;2001年有15个申报项目被列入《988科技兴湛计划》,3个项目被纳入《湛江市科技攻关计划》,获得上级108万元的资金扶持;有1项列入省星火计划项目,5项列入省重点新产品计划,1项列入省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1项列入国家级科技成果推广计划。
    
    据市科技局负责人介绍,近几年来,我市在工农医学教方面的科技成果共有21项,其中获得省级奖励1项,湛江市级奖励13项。这些科研成果基本得到有效转化。市所罗门电子洁具有限公司的"调温恒温感应给水装置",仅2001年就销售2500套,销售额达250多万元;市星恒涂料研究所研制出的楼面高效防热防水瓷漆,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认证,填补国内空白。桉树优良无性系推广造林在原有基础上,新植8000亩,到2001年全市19个镇推广造林已达24000亩;早熟、优质龙眼“古山二号”已在全市推广,至2001年止推广面积达23000亩,“龙眼早结、丰产、稳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在我市各镇、省内各地及广西、海南等地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应和辐射作用,推广应用该项技术的种植面积达5万多亩,年增产值4000万元以上。此外,湛江卷烟厂廉江中学、廉江人民医院等单位的科研成果都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
              
    服务网络范围广
    1998年以来,我市逐步健全农业、水产、畜牧、林业科技推广网络,加强乡镇和村委会两级推广网络建设,抓好科技示范村、示范户和示范基地,促进农村技术转化;开拓技术转让市场,发展和规范中介服务组织,建立了“廉江市科技信息服务中心”,为全市提供良好的技术信息服务;利用政府信息网和鹤湖商业网,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开拓产品市场,提高产品知名度,拓宽发展空间;开发应用“产品信息智能推广系统”,使信息发布更准确、更高效;密切与省、市技术交易市场联系,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科技成果展览、科技信息发布会等,促进了科技成果进入市场转化。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1999年我市被评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单位;2001年被省科协确定为“全省科普示范县(市)创建试点”,成为全省七个试点之一;2002年又被国家科协确定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创建试点”。(林达琳 岑冰锋)

最新评论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注册
快速搜索
 
论坛热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