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热门关键字:  廉江抢劫案  廉江市塘蓬中学  廉江  陈吴  我乐网
当前位置 :| 廉江新闻>廉江新闻>

做大做强廉江市域经济 快速提升综合竞争实力

来源: 作者: 时间:2005-11-30 点击:

    廉江讯 廉江市濒临北部湾,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沟通祖国大西南与东南亚各国的重要门户型城市。近年来,为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增强综合竞争实力,廉江确立“工业强市,农业稳市,商贸活市,旅游旺市,科教兴市,诚信立市,依法治市”战略方针,以建设“一长廊两园区”为发展的突破口,以招商引资为主要手段,以建设“现代生态工业化城市”为战略目标,规划实施“1·2·38”工程,愤发图强,真抓实干,有效地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004年全市实现GDP82.18亿元,在全省67个县(市)中排第19位;企业个数发展到3403家,上接A1版)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3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4家,列湛江工业50强企业3家;完成工业总产值63.96亿元,增长13.0%;全市工业用电量1.87亿千瓦时,增长23.7%,占全市用电总量52%;外贸出口总额8225万美元,增长32.1%;银行存款余额达62.12亿元。在全省财政激励机制考核中,廉江财政综合增长率为36.78%,列全省67个县(市)中第14位。在全省(珠三角地区除外)58个县(市)中,廉江综合竞争力排23位,经济发展水平排32位,经济增长后劲排18位。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3.6亿元,增长10.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0.75亿元,增长27.9%,实现工业增加值4.78亿元,比湛江市各县(市、区)平均值增幅高12.9个百分点。
    一、构建“一长廊两园区”发展平台,打造廉江市工业脊梁
    “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发展工业,廉江既有优势,又有潜力,也面临机遇。主要优势:一是区位显要,扼大西南物流、人流出口要冲,是大西南交通运输的中转站和补给线。二是交通发达,有黎湛线和拟建中的河合线铁路为依托;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与207和325国道以及广湛、渝湛高速相连;水路通达五洲,境内有龙头沙、安铺、营仔三个天然海港;空运方便,距湛江民航机场仅30多分钟里程;通信已迈进全国邮电通信百强县(市)行列。三是资源丰富,地域总面积2840平方公里,耕地总资源83.2万亩,农、副、牧、渔年总产量近150万吨;矿产花岗岩蕴藏量达200亿立方米,列广东前茅;全市有成年劳力资源70多万人。最大潜力:全市拥有占全国近30%生产总量的313家电饭煲生产企业,这些企业长期处于分散和自发经营,未形成规模和集群效应。加上廉江家电行业在珠三角地区发展的达80多家,如能发挥其外向市场的辐射带动作用,潜力不可估量。廉江面临的机遇是珠三角产业转移和迎来“9+2”泛珠合作机遇期。劣势主要表现在原有工业基础薄弱,经济总量小,财税增长疲软,财政投入不足。
2003年,为摆脱经济困境,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廉江市委、市政府依托自身的优势和条件,紧紧围绕“抓机遇,促发展”这一发展主题,采取“政府引导,部门协调,民间投入,规模开发”的措施办法,大胆提出构建“一长廊两园区”发展平台,打造廉江工业脊梁的战略构想:一是依托省道遂六线(廉江段)沿边地势开阔平坦的优势,规划面积1万亩,通过“前店后厂”发展规划,发展路缘经济,建设廉江市“十里经济长廊”,功能定位为重工业加工制造基地;二是依托九洲江经济开发试验区(省级)基础设施条件,在其东部规划面积1万亩,建设“廉江市民营工业园”,定位是轻工业发展基地和新兴工业城;三是依托龙头沙港建设为国家一级渔港的自身优势,沿港规划面积1万亩,建设“廉江市龙头沙港海洋产业园”。通过打造三个一万亩发展平台,以民营企业为投资主体,引导分散经营的电饭煲生产企业从“村村点火”到“工业进园”,形成集群效应,突出“一长廊两园区”龙头及其中心地位作用,并从体制、产品、技术、产业、人才、信息等方面加强对其他地区的辐射带动,形成以中心辐射区域,以区域促进中心的互动态势,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塑造廉江“大经济、大产业、大空间、大市场、大发展”的敢为胆魄和发展格局。“一长廊两园区”经过近两年的开发建设,到目前共引进工业企业项目120多个,总投资近8亿元,其中投产项目42个,完成投资3亿多元,新增工业产值近6亿元;拟建项目80多个。全部项目投产后,预计可新增工业产值30多亿元。通过“一长廊两园区”建设的辐射带动,到目前止,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引进工业企业项目269个,总投资40.88亿元,其中在建和投产项目108个,预计可新增工业产值50多亿元。其中今年引进项目101个,已投产23个,投资金额1.92亿元。首期投资2000万元兴建的盛兴公司投产后,今年又扩资2000万元再上三条生产线,预计3年内年产值可达到5亿元。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去年考察廉江时叮嘱“要千方百计把县域经济搞上去”,以及湛江市委书记徐少华要求廉江“要争当县域经济的‘排头兵’,争取在湛江各县(市、区)中GDP率先突破一百亿”的指示精神,明年廉江市委、市政府更坚定信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出“一长廊两园区”在五年内引进规模以上工业项目达到300个,实现工业产值突破100个亿的奋斗目标! 
二、搭好廉江红橙·旅游文化节舞台,唱红“中国红橙之乡”
    廉江盛产红橙,全市种植红橙面积6.4万亩。1994年获“中国红橙之乡”称号,2004年获“廉江红橙原产地保护市”产权保护。廉江红橙以其果大型靓、皮薄肉红、心细无核、甜酸适中的优良品质,获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被誉为“人间仙桃”和“国宴佳果”。最近又被授予“中华名果”称号,享誉海内外,产品远销东南亚等国家和港澳地区。
    张德江书记考察廉江时赠有金玉良言“发展县域经济的主要窍门就是招商引资”。为发挥红橙效应,唱红“中国红橙之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自2003年起,廉江市委、市政府连续主办了三届“廉江红橙·旅游文化节”,通过以“红橙为媒”,推介廉江,广交朋友,增进感情,招商引资,促进合作。经过前两届的主办实践,已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叫响了“廉江红橙”品牌,“中华名果”市场看好。目前,廉江市水果集团相继与孟加拉、伊拉克、泰国及港澳等国家和地区客商洽谈出口业务,广州、上海等大都市的水果商已提前到廉江订货6000多吨。二是更新了廉江人的意识观念。首先,转变廉江人的招商意识,把招商引资工作方式从过去的消极等待招商向现在的积极主动招商转变;从过去的被动应接上面“要我招商”向现在的主动争取上面支持“我要招商”转变;从过去的书面汇报招商向现在的实地考察招商转变。其次,转变了廉江人的产业发展意识,变过去的农业哺育工业为现在的工业反哺农业,树立“以工业理念发展农业”的现代意识。廉江现拥有农产品加工企业820家,其中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7家,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从业人员近万人,实现农产品年加工量近50万吨,有力地推动廉江农业迈步朝农业产业化方向发展。三是提升了廉江人的品牌意识,农业朝标准化方向发展,名优品牌与日俱增。廉江红橙、红杨桃、蜜糖荔(枝)、广良红荔枝、茗皇茶、梅占茶、劳福茂茶、广海鸡共8种农产品已获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茗皇茶还获最畅销产品奖。廉江红橙、妃子笑荔枝也被确认为省级优势特色产品。四是客如云来,招商引资卓有成效。通过以红橙为媒,廉江广交了朋友,朋友更了解廉江,看好廉江。今年以来,东莞、珠海、中山等市纷纷组团到廉江考察。为适应投资者需求,积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 我们正在抓紧规划建设金城、金山、金营等5个“工业飞地”,作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园区,总规划面积3.4万亩。拟建中的电子产业园和印漂染基地两大项目,计划引进企业80家,占地5500亩,总投资15亿元。
    通过“廉江红橙·旅游文化节”的辐射带动,廉江已成投资热土,项目纷至沓来。自2003年以来,三届“廉江红橙·旅游文化节”共引进合作项目131个,合作金额59.78亿元。其中已落实项目57个,投入资金11亿元;已投产项目32个,投资总额8.62亿元,新增产值7.0亿元。金都名园是’2004廉江红橙·旅游文化节招商项目之一,属国家节能住宅示范小区,由国家建设部属企业北京世纪国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总投资1.3亿元,规划建筑面积86000平方米,建成后住区居民达3000人,是廉江市首个大型居住社区,该项目已于今年8月20日正式动工。总投资3000万元,年加工能力达10万吨的湛江市果蔬保鲜包装厂已建成投产,年产值可达2亿元。
    三、立足自主创新创名牌,叫响“南国电饭煲之都”
    廉江市电器行业拥有313家生产企业,注册商标达280个,拥有占全国近30%的电饭煲生产总量,全国70%的电饭煲配件由廉江生产厂家提供。这是廉江的优势,也是潜力。但是,这些生产企业长期以来处于分散和自发经营状态。加上这些企业多数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名优品牌不多,产品缺乏竞争力,产品附加值不高,因此,在生产经营上多数是小规模大生产,在销售价格上主要靠薄利多销。一旦遇到原材料价格上涨,只好停停打打,待机而动。为发挥这一行业优势,充分挖掘企业生产潜力,形成集群效应,实现生产能力最大化,做大做强这一优势产业,把廉江建设为“南国电饭煲之都”,2003年廉江挥动两大“板斧”。一是开发建设“廉江市民营工业园”,首期开发652亩,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限时投产”和政策优惠办法,吸引19家电饭煲生产企业先期入园建厂,现已全部投产。一发不可收拾,此后几十家电饭煲生产企业纷纷要求用地,我们再规划开发第二期1200亩,暂时解决25家企业用地要求,同时,在九洲江开发区西边开发近2000亩,共为93家电饭煲生产企业解决用地需求。目前仍有80多家电器生产企业要求解决建设用地。二是实施“品牌兴市”发展战略。提出建设“名牌大市”的战略构想,制定争创名牌的发展规划,用三至五年时间,打造一批在国内外市场站稳脚根的名优品牌,叫响“廉江制造”。同时,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对致力打造名牌企业从财政、信贷和要素资源上给予扶持,并制订激励机制给予重奖,鼓励企业积极争创名牌,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品,大力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不断增强工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实现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目前廉江已先后培育出6家省高新技术企业,25家省民营科技企业,8个国家A级“绿色食品”,8个省著名商标,10个省名牌产品,1个国家免检产品。其中“威王”牌电器属国家免检产品,“万嘉福”牌压力锅和“粤海”牌电饭煲获省名牌产品,“威王”牌电饭煲、“万嘉福”牌压力锅、“华强”牌电器、“红亭”牌陶瓷等4个产品获省著名商标。最近,红星陶瓷有限公司的“红亭”牌陶瓷获中国名牌产品,从而填补了廉江没有国家级名牌产品的历史空白。通过名牌带动,不少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廉江电饭煲以其质优、价廉、物美的优势赢得外商青睐,今年古巴元首卡斯特罗生日时,指定从廉江采购40万只电饭煲作为生日礼物,派发给古巴国民。红星陶瓷有限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创名牌,依托香港为出口平台,并建立完善的国际销售网络,产品畅销欧美、中东和澳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与美国、加拿大、法国等12个国家建立长期的合作营销网络,去年出口创汇1900多万美元,成为湛江创汇大户。
    四、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生态工业化城市”
    廉江发展县域经济的主要“瓶颈”是公路交通等级低以及市政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公路交通和市政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前年,通过建设开通省道遂六线(廉江段)一级公路和廉石线二级公路,交通“瓶颈”得以舒缓,但仍有石平线、石安线等100多公里市通镇公路路况差状况未能彻底改变,市政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也由于资金投入不足而滞后。为从根本上改变公路交通落后面貌,逐步改善廉江投资环境,以适应现代城镇发展的现实需要,加快廉江城镇发展步伐,去年廉江市委、市政府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提出把廉江建设为“现代生态工业化城市”的战略目标,规划实施“1·2·38”工程,推动廉江城镇建设发展从传统集散型小城镇朝现代聚集型城市转变,把市区规划建设(到2020年)为30万人口以上,中心城区按80—100平方公里控制的现代化城市。同时,把城镇建设工作重点放在改善公路交通、市政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以及改善人居环境上,重点抓好工业园区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石平和石安两条公路的规划建设、八大市政工程建设和生态人文景区(景点)建设。自2003年以来,全市共投入约5亿元资金,完善“一长廊两园区”的基础配套设施、“一河两岸”、污水处理厂、博物馆等市政配套设施以及塘山岭生态人文景区和交通公路建设。其中投入公路建设资金近4亿元,建设开通5条(段)县道以上公路108.5公里,其中省道一级公路1段20公里,省道二级公路2条(段)71公里,县道二级公路2条(段)17.5公里;完成5条(段)100多公里县道以上二级公路的规划、征地、拆迁及部分路基建设;完成了乡道硬底化建设653公里,其中水泥路341.2公里,沥青路311.8公里,到明年底,廉江公路交通面貌将彻底改变。
    五、舞动“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龙头,构建小康和谐社会
    今年9月,湛江市委书记徐少华在考察廉江时,对廉江生态文明村建设工作和热情给予充分肯定,并要求廉江“争创生态文明示范区”,鼓励廉江把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与发展生态经济齐头并进。廉江继去年8月被国家评为“生态农业示范市(县)”后,对于如何发展生态经济、营造生态文化特别是在做大做强生态农业、生态林业和生态旅游业方面,在实施现代生态工业化城市战略目标中制定明确的发展思路。重点是抓好八大生态基地(景区)工程建设,即建立10万亩红橙、20万亩外运菜、3万亩茶叶等三个生态农业基地,建立30万亩人工再造林生态林业基地,建立龙营围万亩生态养殖基地,建立高桥红树林和谢鞋山野生荔枝林等2个生态旅游景区,建立塘山岭生态人文景区。在工程建设上,采取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分步建设的办法。今年以来,谢鞋山野生荔枝林生态旅游景区配套设施建设初期工程已于5月份正式动工,总投资近400多万元;塘山岭生态人文景区配套设施建设目前正抓紧环山公路、登山梯级、广场及门楼等工程施工,投入资金500多万元。高桥红树林生态旅游景区正与广东活力环球旅行社合作,投资1亿元,建设“北部湾红树林生态旅游区”。新西兰维城有限公司也与石角镇合作,首期投资3000万元,建设“石角三合竹寨温泉旅游度假区”。 
廉江生态文明村建设,主要是通过“四通五改六进村”为载体,以“八化”为标准,从解决农村“脏、乱、差”环境入手,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同时,为使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区”工作体现出廉江特色,近期目标是重点抓好“三二一”工程,即规划建设“三个核心区、二条观光带、一批文明村”,建立塘山岭生态公园核心区、河唇生态文明示范区、良垌生态文明示范区;廉良公路沿线、廉塘公路沿线等两条观光带;以新民塘底生态文明村为典型示范的一批文明村,走出一条“生态、经济循环”之路。为使创建工作落到实处,我们还出台《廉江市2004—2005年创建生态文明村实施方案》,要求四套班子领导成员每人亲抓一条示范村,镇主要领导要抓好一个点,全市副科以上单位主要领导都要回乡负责本村生态文明村建设,而且要求每个镇至少建设3条生态文明村。通过领导带头,以点带面,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全面铺开,仅去年10月至今,全市共有110多条自然村开展了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共投入资金2500多万元,修建村道近300公里,其中水泥硬底化道路近200公里,建篮球场30多个,修建农村小公园20多个,完成农村文化设施、改水改厕和其他硬件设施一大批。同时,我们还利用省市对移民扶持政策,把建设移民新村工作和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结合起来,引导移民新村按生态文明村标准建设。去年以来,我市共规划建设移民新村70条,总面积30.8万平方米。其中已落成35条,总面积14.3万平方米,解决1459户7200多移民住房难问题;在建35条,总面积16.5万平方米,可解决1600多户7400多移民住房难问题。
    在组织创建生态文明村过程中,我们在抓好生态文明村硬件建设的同时,还结合开展思想道德、文明意识、民主法治以及“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等现代公民教育活动,积极配合省、市、县驻村固本强基工作组在农村广泛开展评选“和睦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好丈夫”等活动,大力弘扬现代文明意识,勉励广大农村群众争当文明和模范村民,共同创造小康生活,建设和睦家庭,构建和谐村庄。


来源:廉江新闻网

最新评论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注册
快速搜索
 
论坛热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