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6月29日,审计署公布了2006年对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资金筹集使用、工程建设管理、工程造价及综合效益等情况审计的结果。因结算管理和合同管理不够严格增加建设成本4.88亿元,其一些中小合同项目没有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部分单项工程被违规转分包。
第一财经日报7月2日报道 三峡工程开工14年后,其第一份全面审计报告出炉。结果显示,其一些中小合同项目没有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部分单项工程被违规转分包。
6月29日,审计署发布今年第4号审计结果公告,公布了2006年对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下称“三峡工程”)建设资金筹集使用、工程建设管理、工程造价及综合效益等情况审计的结果。
在这份对三峡工程的全面审计公告中发现,48个中小合同中,有21个未招标,占应招标金额的51%,因结算管理和合同管理不够严格增加建设成本4.88亿元。
根据公告,左岸电站、右岸电站、地下电站、电源电站48个中小合同(大部分合同金额在1000万元以下)中,有21个未招标,金额3.13亿元。
抽查合同金额为53.01亿元的部分工程发现,施工单位违规转分包8.65亿元,收取管理费5345万元。如2005年1月,三峡总公司将合同金额4953万元的左岸电站装饰工程发包给不具有装饰工程施工资质的宜昌三峡工程建设三七八联营总公司,该公司收取10%管理费后,将全部工程分包给湖南省第四工程公司等3家施工单位。
此外,还查出结算管理和合同管理不够严格增加建设成本4.88亿元等问题,其中包括超出合同约定以奖励或补偿方式多支付施工单位3.24亿元。部分单项工程监理工作比较薄弱,在抽查6家监理单位的1448名监理人员发现,有740人没有监理资质,占51%。
国家审计署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潘晓军表示,截至目前,审计查出的大部分问题已得到纠正。三峡总公司及相关参建单位已纠正违规问题金额1.39亿元,正在进一步整改。
潘晓军说,从审计结果看,三峡工程投资控制是比较有效的,没有突破1993年确定的静态总投资。
三峡工程概算编制静态投资500.9亿元(不含移民工程),经测算,到2009年三峡工程基本竣工,静态总投资可控制在概算确定的500.9亿元内,预计动态总投资为780多亿元,比1994年预测总投资减少350多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