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中欧论坛·中国直播室》
直播: 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公民行动
序言:大时代 大中国大 公民
相关:“中欧论坛”今日开讲
活动:中欧论坛·中国直播室
专家:中大郭巍青教授
主题: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公民行动
嘉宾:南都深圳记者站站长助理普德法
主持人:第一副总
执行总裁龙鸣峰给郭巍青教授颁发证书
中大郭巍青教授讲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公民行动
主持人发表于: 2007-7-17 10:28:51
各位网友,筹备了一些时日的“中欧论坛·中国直播室”现在正式启动,8位中欧一流人文学者将围绕“从开放社会到公民社会”的主题,借助平台及其以南都系报网互动机制,依次与大家共同探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阻力、动力和方向,各位网友可借此机会与世界顶级学者积极对话,共话中国的文明与进步。
与传统的报告会不同,中欧论坛旨在提供迎接挑战的条件。它将两个社会中的一些对社会变迁具有影响的行动者聚集起来,在全球化和面临共同挑战的背景下,以中国为话题,一起对世界治理进行讨论并提出共同应对方案。2005年,第一届中欧论坛在广州南沙盛大开幕,第二届中欧论坛今年将轮换到欧洲的比利时举行。
应该说,中国社会目前整体上处于一个转型期,这一时期微妙却关键,有待积极因素更大的发力。外部而言,面临全球化、经济一体化以及互联网兴起等挑战,内部而言,我们的改革进入战术层面的细节阶段,攻坚战在即。令我们可喜的是,中国民众参与改造社会的热情与积极作用已初现端倪,公共知识分子也逐渐找回其社会担当的角色;社会承认了作为个体的公民的欲望;学界、政界先知已经触觉到我们将从开放社会向公民社会的挺进。比如,在我们现在的所在地的深圳,自去年5月以来,市长许宗衡在多个场合提到“公民社会”的概念,认为深圳社会转型的目标就是向公民社会挺进。
开设在的“中欧论坛·中国直播室”共有8场讲座,每周有一场,打头炮的就是坐在我身边的郭巍青教授,郭老师是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的博导、国际合作中心主任,郭老师一方面是学界的权威,另一方面他还是一个“科普作家”,是南方都市报读者颇为喜爱的专栏写手,深入浅出,妙笔生花。一句话来说,郭老师就是我上面所提到的敢于担当、有大爱心的公共知识分子。
昨天我在火车上见到郭老师,他写在南方都市报的小龙圳的评论,我从头到尾看了两遍。我他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公民行动”,在他45分钟的专题演讲之后,将是半小时左右的网友、记者提问时间。今天我们还很荣幸地邀请到了南方都市报深圳记者站站长助理普德法,他对深圳的公民社会、公民行为一直在做着近距离的深入的观察和思考。
好,现在有请郭老师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