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热门关键字:  廉江抢劫案  廉江市塘蓬中学  廉江  陈吴  我乐网
当前位置 :| 廉江新闻>国内走向>

南水北调蓄水临近文物抢救不及三分之一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9-17 点击:

新华网武汉9月16日电 夏代的城址、战国的楚墓、西汉的陶器……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镶嵌在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上游两岸的一处处古代文明遗存,仿佛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串起了一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上马,库区即将淹没,一场围绕库区文物保护的千年文明大抢救正在紧张地行动。

与水争速文物宝库面临湮灭

位于湖北丹江口市均县镇的北泰山庙墓群,是丹江口库区面积最大、最有影响的战国楚墓群,早在1999年就因发掘出大型陪葬车马坑而轰动文物考古界。

9月上旬,在北泰山庙墓群发掘现场,现场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去年下半年动工以来,文物部门对这里的古墓加紧进行了抢救发掘,目前已陆续出土了数千件战国时期的青铜器、玉器和陶瓷器。

丹江口市原博物馆馆长刘志军说,一处文物点出土如此多的精美文物,价值不可估量。如不加紧抢救发掘,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坝蓄水日期的临近,这里的古墓将永沉水底。

在郧县辽瓦遗址,记者看到,武汉大学考古所和湖北省考古所的两个考古队正紧张地发掘。陪同的郧县文物局局长周兴明说,这个遗址从夏商到近代,叠压着一层层中华文明的印记。一个切面下去,展现面前的文化堆积层令人叹为观止!简直就是一部中华文明不断代的通史!大坝蓄水后,这里也将没入水下。

2007年7月9日,随着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第一仓混凝土到顶,距2010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坝蓄水只剩下不到3年时间。根据总体规划要求,南水北调中线库区文物保护工程共涉及文物点247处,考古发掘工作量33.3万平方米。湖北省考古所副所长李桃元说:“单单一个丹江口市均县镇,古墓葬就数以万计,以春秋战国、两汉和六朝的尤为集中。整个库区文物发掘保护工作任务之重、时间之紧超乎想像。”

据介绍,从2006年10月起,全国已有湖北省考古所、北京文物研究所及陕西、内蒙古等地的20多家文物单位,陆续进入丹江口库区开展田野考古发掘工作。由于规划、经费等原因,目前库区文物保护工作完成不到任务量的三分之一。

李桃元说,留给文物部门的时间有限,库区文物抢救发掘已进入倒计时。在这场与水争速的千年文明大抢救行动中,稍有差池,一个巨大的文物宝库随时面临湮灭的危险。

盗墓猖獗文物部门防不胜防

在千年文明大抢救行动中,当文物部门对一处处文物遗存进行抢救发掘时,一些觊觎已久的不法分子伺机而动,盗墓猖獗。

9月上旬,丹江口水库的水位已经涨上来了,在水库边一个三面环水的小岛上,原来连接陆地的小路已经被水淹没。丹江口市博物馆工作人员龚红欣划着小船,带我们走上了这个布满了墓葬群的小岛。

龚红欣介绍说,整个北泰山庙墓群有上千座古墓,分A、B、C三个区,这个小岛只是其中的A区吉家院墓地。抢救发掘中,文物部门就发现这里的墓地历史上曾有盗掘的痕迹;没想到的是,他们进驻后,盗墓分子竟在眼皮底下又玩了一次“金蝉脱壳”。

2006年10月19日,吉家院一战国墓正在发掘中,墓中器物即将出土。夜幕降临后,累了一天的考古工作人员都休息了,休息地就设在现场附近的小岛与陆地的连接处。通常在下半夜,盗墓分子神不知鬼不觉地从水路摸到了小岛上正在发掘的墓地,在夜色掩护下,打下盗洞,将墓中的器物洗劫一空。等到第二天一早,考古人员准备继续发掘的时候,凌乱的现场只剩下了被弃置的陶器和青铜器残片。目前,该墓地已经发掘的300多座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鼎、敦、壶、豆和盘等珍贵的青铜器、陶器和玉器。

在郧县一处正在发掘的古墓中,记者看到,刚刚清理出上层浮土的墓坑中,裸露着一截电线,下端还深埋在土层中,这是盗墓分子爆破失败后残留下来的证据。考古人员幽默地说,古代的人真是先进啊,几千年前就抽上了现代牌子的卷烟,用上了近代发明的电!

深入库区,一些古墓被盗掘后的惨状令人扼腕:古墓盗洞周围的黄土上,散落着墓中主人的骨骸和破损的衣片。被盗墓分子弃置的破碎陶片上,精美的纹饰依稀可辨。有的古墓甚至相隔不远就有两个盗洞,经过盗墓分子的回填,雨水一渗透,墓地明显凹陷了下去。

丹江口市文物局局长殷进说,现代盗墓分子的学历普遍较高,盗墓工具甚至比考古人员的发掘工具还要先进,且盗墓不同于考古发掘讲究严格的程序,破坏性极大。通常情况下,他们只要探明了墓室的位置,就用工具向下钻探出一个直径很小的管道,然后填满炸药进行爆破。这样的爆破不会炸出一个大坑,只是将管道周围的土向外围挤压,将管道扩大到能够容纳一个人通过。由于爆破是在地下进行,声音传不出去,只是一声闷响,非常隐蔽。用这种方式盗墓,仅仅几个小时就能将一个墓室里的器物搬光。目前,由于库区地广人稀,再加上资金和人员等问题,很难对盗墓分子形成有效打击。

唤醒沉睡的千年文明

深入库区采访,正在进行的千年文明大抢救行动,向记者揭开了古老中华文明一层层神秘的面纱。大量出土的珍贵文物,仿佛唤醒了一段段沉睡千年的中华古代文明。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南靠湖北,北接河南,黄河流域文化和长江流域文化在这里碰撞,是中国南北、东西文化交汇、融合的重要过渡地带,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就已拥有比较发达的文明。

殷进介绍说,公元前20世纪至公元10世纪以前,我国政治中心一直位于以西安、洛阳为中心的关中和伊洛地区,这一地区与华东、华南的联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汉江和丹江进行,各种不同的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丹江口库区的文化遗存对研究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以及中华文明的进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库区文物修复基地,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修复一件西汉时期的铁制礼器——鼎。李桃元说,铁器作为工具在我国西汉时期已经应用,但是作为礼器却十分罕见,能够完整保存下来的,更是弥足珍贵。一件已经修复完成的陶璧更是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出土于秦汉时期一对夫妻异穴合葬墓的这件陶璧,正反两面分别绘有13个太阳和13个凤凰纹饰,图案精美,寓意神秘。

据介绍,在丹江口库区,除已发掘保护的恐龙蛋化石、旧石器时代“郧县人”、大型楚国贵族墓地、唐太宗李世民之子李泰家族墓地以及武当山明代古建筑群等闻名海内外的文物外,目前文物部门正在发掘的北泰山庙墓群、牛场墓群、辽瓦店子遗址等都出土了一批极为珍贵的文物。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南水北调库区工程考古发掘项目共完成勘探面积300多万平方米,发掘面积7万多平方米,发掘清理房屋、灰坑、墓葬、窑、灶等遗迹2000多处,获得陶、瓷、铜、玉、骨、石等文物近万件,取得了丰硕成果。

李桃元说,从目前的发掘进度看,南水北调中线库区文物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而言,其价值远远超过三峡库区。

业内人士惊叹: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库区简直就是一个巨大文物宝库,浓缩了一部上起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历经夏、商、周、汉、唐、宋、明各朝的璀璨中华文明史! 李蔚

(本文来源:新华网 作者:郝同前 田建军)
最新评论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注册
快速搜索
 
论坛热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