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热门关键字:  廉江抢劫案  廉江市塘蓬中学  廉江  陈吴  我乐网
当前位置 :| 廉江新闻>国内走向>

"灭绝"鱼类广州从化现身 科考人员发现青鳉(图)

来源:网易 作者: 时间:2007-12-20 点击:


本报记者张骏摄

 

南方都市报12月20日报道 青鳉是一种两三厘米长的淡水小鱼,在2005版的《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广州鱼类中,被列为6种易危鱼类之一。并在其分布一栏中,更是唯一明确注明已在广州野外灭绝的鱼类。

这天调查的最后一个样点是从化良口镇的良口桥一侧。这里依然是流溪河干流区,因为刚出水库不久,河面丰盈宽阔,河水清澄无比。水考队就是在此处的草滩上发现青鳉的踪迹。

站在式样古朴的良口桥上,一眼就可看到不远处的水坝前,三五个乡间儿童每人各带了一个墨绿色汽车轮胎,光溜溜地在河中玩得欢快,不时搅起一阵水花。河左侧修竹如林,右侧则是一大片青碧欲滴的诱人河滩。

沼泽地星罗棋布小水坑

在荔枝林坡下,这一片草滩绿得简直让人晕眩。只见20-30米宽的河岸上,全被密密麻麻铺地黍所占领,仿佛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绿毯。最可喜的是,这片沼泽地上,居然还长有三两棵正在开花的簕仔树,枝条蓬松如盖,满树都是粉粉白白细碎的花朵。

这儿恐怕抛荒很久了。也正因为抛荒,这一片水考队眼里的绝佳水生生物生境才得以完存。“铺地黍和簕仔树都是外来物种,但相处似乎还好”,植物专家周老师称。

青草碧碧地没过膝盖,可一踩下去,脚底软软的,稍不小心鞋袜皆湿。即便小心再小心,脚底还是不时冒出滋滋水泡来。水考队队员一个接一个地进入草滩,向河岸靠近。通常是前边人开出路来,后边紧跟的人亦步亦趋,轻易不敢逾矩。

下到这片河岸沼泽上,才发现芳草连天的晴碧中,居然还遮掩着一个个星罗棋布的小水坑。这些小水坑一般都不大,多状如圆桌,坑中水极清且浅,大多只有10-15厘米深,故水中游鱼倏忽,皆历历可数。最大的一个水坑,则宽腹窄尾,在一丛粉单竹的映衬下,池塘般镶在草滩外缘。

青鳉食蚊鱼共存一水坑

小卿用一柄简单的手抄网,顺着坑沿草丛一舀,再拿上来时,网里已到处是蹦蹦跳跳的银色点点。这些小鱼均不过两三厘米长,身体纤细扁长、眼睛漆黑如墨。赵老师抓住一两条,小心摊放在手心,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原来这些看着不起眼的小鱼里,居然有三种鱼,青鳉、食蚊鱼和条纹刺鲃。

“青鳉和食蚊鱼同属一个生态位,一般情况下是无法共存的。但这里怎么这般特殊呢?”反复打量着手里的两种鱼,赵老师有些不得其解,他猜想,是不是在共处共生的一段时间内,是无法分出优劣的。而现在正好处于这一段未明显分出优劣的时期呢?青鳉作为一种广州本地所产的淡水鱼类,与作为外来物种引进的食蚊鱼,一直存在生存竞争。在广州很多地方,基本上能看到的大多是食蚊鱼,而青鳉几乎都快消失了。

而在2005版的《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广州鱼类中,青鳉被列为6种易危鱼类之一。并在其分布一栏中,更是唯一明确注明其已在广州野外灭绝的鱼类。

一场林氏细鲫的空欢喜

青鳉的出现,给水考队带来极大的欢欣。草滩上的水坑多的是,大概是牛吃饱草后在沼泽上困水时留下的。既然生境相似,其它的水坑能否带来更多的惊喜?

草滩上大大小小的牛坑,在水考队眼里一下都变成了宝,要一个一个地去细细发掘。果然,在另一个约4-5平方米的水坑内,鱼类调查组再次捕捞到五六种小鱼。它们是罗非鱼幼鱼、条纹刺鲃、中华花鳅、青鳉。其中一种身形细长的小鱼,被认定有可能是林氏细鲫。林氏细鲫也是一种目前广东极其稀有少见的小鱼,水考队顿时十分兴奋。

“如果经最终鉴定为林氏细鲫,则一定要保密其发现地”,同样学过鱼类专业的易老师讲,林氏细鲫作为一种观赏鱼,以前很多人在野外找寻过,但主要都是沿山边的滩涂寻找,没到淡水河边沼泽地来找,所以一直没有找到。加上这些年水库河流周边频频建坝,类似这样的河岸滩涂已经越来越少了。

小卿继续沿着水坑边沿捕捞。对这些已明确找到青鳉的水坑,赵老师要求水质监测组对其进行现场监测,以更准确掌握青鳉幸存的水环境。

据赵老师介绍,在保存有华南地区绝大多数淡水鱼类和部分海洋鱼类标本的华师生科院标本室,其总数超过10万尾的鱼类标本中,也就只有一两条青鳉标本,足见其珍稀。“就找到青鳉一项,这一次的踩点调查任务就已完成了”,赵称,这种小鱼现在在广东十分少见,在野外,他也仅在韶关石门台一些小水坑里采到过样本,没想到广州地区还有这么多。

“它们身体特征很完备,也很机灵,一点也不傻乎乎,从形态上看,应该已经是成鱼”,赵老师一边欣赏着鱼类调查组难得的战利品,一边好心情地介绍:青鳉跟林氏细鲫外形十分相似,但青鳉在身体底侧,没有一条纵贯全身的黑色细纹,有细纹者则为林氏细鲫,“林氏细鲫主要生活在水体底层,青鳉则生活在表层”,这两种鱼是完全可以共生的。

但在当晚的鱼种辨识鉴定中,这种疑似林氏细鲫的鱼类身份被确认为一种常见的土著淡水鱼,即鲤科波鱼。

天干水浅福寿螺也搬家

因为天干水浅,调查底栖生物的易老师怀疑福寿螺也转移到潮湿的土坑中避暑去了。他找到一个半干的牛坑,用锹大力铲土。他的判断不错,真有大的福寿螺躲在泥底呢!近流溪河岸边,一株高大的莎草上,少有的挂着一层粉红色珍珠外衣。乍一看,还以为是一种水边植物开的花。经易老师指点,才知道这是福寿螺的卵,一颗颗密集地排列在一起,颜色妖艳无比。离水最高处,有些卵已经发白、干裂,接近枯死,而另外一些粉红得鲜艳的卵则还活着。

福寿螺的卵遇水才可以孵化。今年流溪河的水比往年大幅减少,故而这些卵也就很意外地夭折了。“估计还会有100多颗卵能够孵出来”,易老师看着那粉红的一簇估计。

最新评论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注册
快速搜索
 
论坛热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