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经济半小时1月7日报道
2007年12月7日,记者在黑龙江省克山县西河镇保胜村,豆农老李告诉记者,近期的大豆收购价一直处于历史的最高价位,种了20年的大豆这还是第一次拿到这么多的钱。记者了解到,保胜村的全部耕种土地都是用于大豆的种植,每年大豆的收成、价格关系到他们一年的全部收入,如今天价的大豆让这里村民的心里有了底儿。
但有的豆农并不准备出售手里的大豆,老林就是其中之一,李林近几年都是将手里的大豆储存一段时间后,价格合理的时候再出售,对此他已经习以为常,李林2005年收获的大豆直到2007年的5月才出售,对于2008年大豆收获时的价格,李林表现的非常没有信心。
2006年,8月21日,记者赶到了黑龙江省海伦市乐业乡乐业村,在李兴芹大妈的家中,记者见到了她家中储存的去年收获的大豆。
记者了解到,李大妈所在的乐业村80多户村民2006年种植的几乎全部都是大豆,当时,这些堆积如山的大豆以各种形式,各种方法分别堆放在乐业村每家每户的各个角落,村民都在为这些卖不出去的大豆发愁,那他们为什么不在2005年收获的时候就将这些大豆售出?
由于豆农打完豆子,价格就跌了下来,豆农们谁都不想卖。
吕朝文:“有点振荡,有点往下走了,反正现在从总的来看,近期的期货就是属于个振荡这个阶段,现货这块价格多少受些影响。“记者在黑龙江省粮食局见到吕朝文的时候,他正在给一位豆农作大豆销售咨询,由于近期大豆的历史最高价格,他每天都要接听30多部类似的电话,豆农主要咨询何时销售以及明年是否可以扩大大豆的种植面积,在吕朝文看来,前两年大豆价持续走低格对于大豆种植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吕朝文告诉记者,由于04、05年大豆市场是比较走弱,有一些豆农出现了亏损,本都收不回来,而水稻价格和玉米价格都是比较好,这样农民就调整种植结构,大豆价格的持续走低直接造成了今年大豆种植面积的锐减,据了解,2006年黑龙江的大豆种植面积比2005年减少25%,2007年又比2006年减少610万亩,减少了12%,价格因素的不稳定直接影响到了大豆整个产业。
正是由于整个产业处于极度不稳定的状态,当面对今年大豆的历史最高价格的时候,吕朝文道出了自己的担忧。
从这段采访里,我们能听出粮食部门的无奈,大豆价格上窜下跳,大豆种植忽冷忽热,影响的不仅是农民收入,整个大豆产业链也跟着起伏不定,像最近国内的豆油就在大幅涨价,12月上旬全国平均批发价每公斤10.27元,比11月上旬涨了0.64元,一个月时间就涨了15%,即便是用来做饲料的豆粕,现在也变金贵了起来。
2007年12月23日记者在山东寿光的六合集团,见到总经理刘兰光的时候,他告诉记者,今年豆粕涨价幅度比较大,从今年二月份这个2200多块钱,涨到目前接近4000元,涨价幅度将近90%。而即使是购买高价位的豆粕,刘兰光的饲料厂在11月份的时候还是因为购买不到豆粕而被迫停产。
刘兰光告诉记者,在高价位上,他们必定要减少产能,减少产能以后导致最后众多养殖户就减少养殖数量,减少养殖数量,最后的结果造成了整个社会的存栏量也减少,而终端产品,肉蛋类价格有可能这一轮的攀升,可能有这方面负面影响。
豆粕等主要原材料的价格上涨,直接影响到了饲料销售价格的上涨达到了27%,这也就直接的影响到了肉类加工行业。
夏友富:“就这么个大豆,豆油这两种产品,我们由于价格猛涨,假如你06年价格的话,我们就损失了33个亿美元。”有着多年对外经贸研究经验的夏友富认为,近年来大豆价格巨大波动其实就是人为操控的结果。
夏友富:“我认为这是个跨国粮商,然后一些它的大豆的协会,包括政府,利用期货、利用投机,利用它掌控的市场份额来操纵(大豆)市场,这方面例子太多了,我认为这是04年,也是当前大豆、豆油、豆粕价格猛涨的根源。”在大豆价格起伏不定的同时,中国在2005—2007年大豆进口量占世界进口量的42%,预计2008年将达到44.7%,成为世界大豆第一进口国。
夏友富:“因为被人家垄断操纵市场,它是我们自己没有那么多国产大豆,人家说了算,买不买不买也得买。”夏友富认为高价进口大豆带来的结果,必然最终要转嫁到广大消费者身上。
夏友富:“于是我认为最终的买单是我们中国的消费者,导致了我们很大的消费,这些消费物价的猛涨,而且对我们造成很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对于我国大豆产业的整体发展现状,夏友富感到前景堪忧。
盖钧镒:“这个最低保护价是一个,这个按亩补贴也不是不可以取的,你种过以后,我收购的时候给你附加一点,这个总促使农民有种豆的积极性。”而与此同时,夏友富建议对现存不多的大豆产业龙头企业进行必要的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