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报1月17日报道
日前,这一骇人骗案被监察部、国土资源部联合查办并向全国通报,涉案的“问题书记”、“问题市长”被责成撤职。
记者调查发现,开平市打着加快地方发展旗号而大肆非法批地的背后,是一些基层干部利用土地求政绩、谋私利的不良风气在抬头。
近万份假材料流水线式审批
开平是广东著名侨乡江门市辖下的一个县级市。2002年5月至2005年9月,开平市、镇两级政府擅自将集体农用地视作国有未利用地,化整为零地把土地分批拆开成15亩以下的面积,在市内自行审批。在3年间,全市共非法炮制假材料近1万份,非法批地3万亩。
更为恶劣的是,在全国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暂停农用地转用审批期间,该市政府不但没有纠正其违法行为,反而继续违法审批土地;在接受监察部、国土资源部督办期间,开平市有关部门又拿出虚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以欺骗手段应对上级的调查。
根据广东省纪委、监察厅的处理意见,江门市委还决定:对开平市常务副市长梁和平处以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记大过处分;对开平市原副市长李学明处以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对开平市国土资源局原两任局长杨广忠、梁子贤分别处以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
谁该对非法征地的恶果负责
“事实上,这些土地并没有给地方带来多少好处。”开平市一位基层干部告诉记者。
这几年,全市非法批征地“后遗症”不断显现和放大,陷入了“经济增长缓慢、社会治安有所恶化、失地农民生活困顿”等怪圈当中。
记者实地调查了解到,开平相当比例的良田被非法征用并填土后,已永久性改变了土地原貌,很难复耕。
警惕土地成为官员腐败的温床
“这是一宗惊天大骗案。”这是记者在开平调研时当地干部群众说得较多的一句话。
广东省社科院研究员丁力说:“一些地方政府为何能够无视法律法规,为何敢如此胆大妄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违法的成本低,而收益却很大。对开平案等公愤极大的典型案件,如果惩治不力,其消极影响将会放大。”
干部群众和专家表示,根据监察部以及国土资源部的通报,此案不仅涉及的土地面积巨大,而且在监察部、国土资源部督查组现场督办期间,当地有关官员拿出虚假的“一套又一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以欺骗手段应对上级的调查”,应当属于情节特别严重、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情形,理当严厉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