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热门关键字:  廉江抢劫案  廉江市塘蓬中学  廉江  陈吴  我乐网
当前位置 :| 廉江新闻>廉江新闻>

靓女化妆师与殡葬文化

来源: 作者: 时间:2004-08-02 点击:

    廉江讯 “不管怎样都是自己的错,群众永远是对的。”贺冬梅经常这样说,并且一直把这句话当作工作准则。她是廉江殡仪馆的化妆师,兼追悼司仪、引导服务她清秀、开朗、勤奋、善解人意,工作颇受好评。她的工作环境优美而典雅:红色的琉璃瓦建筑坐落在树林中,里面通道实现了硬底化,两旁种上花草树木,凸现一个真正的花园式单位。在那里,她零距离面对人间的生离死别。
    
    在新兴行业,坦然面对两种文化的碰撞
    
    她出生在湖南一个偏僻的山村,1997年初中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进重点中学,但家穷支持不了,只好放弃。当时,湖南民政技术学院已经开始招生,政策上有优惠,她便进入该校的殡仪服务专业读书。一年后,才知道将要干的是什么工作。她自小像许多女孩子一样胆怯、脆弱,遇到村中有老人去世,都被吓得不敢回家。突然得知毕业后要为尸体化妆,那是怎么能接受的事情!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她继续读下去,迎接挑战。
    
     她2000年毕业,被廉江民政局招聘过来,世俗让她一度尴尬无比。她每天从廉城乘车到殡仪馆上班,司机不是拒载就是要加收“利市”,乘客们也用另一种眼神看她。在单位,丧属多次毫无道理指着她骂,有一次甚至要打。在人身安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她先接受,然后诚恳道歉,而不想作别的选择。一次,她应丧主要求下乡化妆,村人听说有个靓女化妆师,都纷纷围过来,像看怪物那样议论纷纷。他们不理解:一个好好的女孩,为什么要干这个?也是那段时间,有人给她介绍个朋友,大家谈得挺投机,对方知道了她的身份后,就突然“失踪”了。
    
    新的东西出现,免不了要经过一个磨合期,对此她很坦然。她说:“同样有生有死,为什么医生是天使,而我们就是‘土佬’?”说着,她也笑了。
    
    观念一直在变,其实廉江很可爱
    
    一次,有人到殡仪馆办事,听说馆内有个姓贺的化妆师很漂亮,专程过去看。有人问:“你是来办事,还是看靓女的?”他说:“办事,也看靓女。”冬梅觉得有些滑稽,但同时察觉到:我市殡改开展数年,人们的观念已经变化。以前很难请摩托客到殡仪馆,现在已经不难了。同事办喜事,都请单位的人去,民政系统其他人办喜事,也都请他们。殡仪馆的职工以退伍军人和大中专毕业生为主,素质比较高。以前,单身职工很多,现在已经陆续结婚,去年就有了7个办了喜事,对象有教师、职工、干部。不久前,廉江传媒写作班的四十多个小记者到殡仪馆采访,冬梅给他们讲了课。后来,小记者在报纸上发表采访的稿件,反响很好。
    
    其实,就是刚来时,她也更多地感受到廉江的温暖。她住在市社会福利院,孤儿提供最真诚的帮助,使她顺利渡过难关。晚上回来,往往有孤儿陪着她走,让她不再害怕。一个晚上,她很黑才回来,慌乱中打不开大门的锁。一个失明的孤儿说:“姐姐,我给你开。”黑夜中他的手脚比明眼人麻利,锁不久就开了,她感受到一种难得的温暖。福利院下有个小卖部,小卖部的女孩很热心,上班时她帮冬梅叫车,冬梅要出街她借自行车,没事时俩人就一起聊天。一个信佛的阿姨,还带她去庙里取“护身符”。冬梅坦言自己不信教,但感激那种关爱,也可以接受别的文化。她同时希望,不同的文化能得到更好的交流。
    
    劳动者光荣,她以劳动赢得尊重
    
    两年前,她遇到一个因车祸死亡的小女孩,丧主要求整容化妆。但小女孩早已经面目全非,整容实在太困难了。她如实告诉丧属,小女孩的母亲哭得几度昏过去。贺冬梅的心也跟着揪痛,戴起口罩冲进化妆室,一针一线地缝补面部……使尽浑身解数,终于使小女孩的容貌恢复。小女孩母亲看到爱女又“回来”了,悲喜交加,当即跪在贺冬梅面前道谢。去年,贺冬梅遇到一具头部破碎的遗体,已经难以辨认,但丧主要求整好死者遗容。再三思考,贺冬梅要来死者生前的照片对着化妆,并买回接近皮肤的彩印纸将头部包起来,戴上假发。经过三小时努力,终于使死者基本恢复生前的容貌。丧主感动得说不出话来,握着她的手刷刷地流泪。这种例子已经多得数不清,其实,只要别人尊重她的劳动,一切辛苦她都不在乎。
    
    馆长李劲草说:“一言一行都关乎自己的形象,改变社会地位要靠自己。”她跟同事们一样,从一点一滴做起,为树立单位的良好形象作最大的努力。刚开馆时人少,作为馆内惟一的化妆师,她的工作非常繁重,但她不计较得失,从不让困难影响工作。她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有人到馆里来搞推销,或者办业务,她都按馆的要求热情待客。她注意学习殡葬政策、民俗知识等,还参加自学考试,已经修完专科课程,正在攻读本科。凭着对殡葬文化较深的理解,今年4月,贺冬梅参加民政系统“以民为本,为民解困”演讲比赛,获湛江市第一名,并代表湛江到省参加比赛,最终获得第二名。
    
    美女化妆师给人最后的美丽,她以劳动赢得地位、赢得尊重。
    
    她想让殡仪馆成为一个教育场所
    
    去殡仪馆,人们感觉很特别:去之前自然是恐惧,甚至连那个名称都不愿触及,进去以后,却突然心胸开阔,一切因名利带来的烦恼都烟消云散。若是孩子去那里,可以更深地感觉到生命的宝贵,对防止吸毒有更积极的意义。因此,美国的学生刚入学时要参观三个地方:医院妇产科、监狱、殡仪馆,使他们对人生有清醒的认识。那种做法很值得思考。
    
    其实,殡葬包含一种文化,它融化在久远的民俗文化中。古人就有“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说法,风土人情也多跟这种文化有关。不说祭奠仪式包含的文化内涵,不说长江三峡上的红色悬棺,不说雪域高原的天葬奇观,其实民间的诸多习俗,如以鲜花铺路引导逝者,与死有关的诸多忌语,就让不少民俗学家兴趣无穷。较好的业务修养,加上数年的实践,贺冬梅感觉到,提倡殡葬文化有助于殡改工作。她向领导提议,挖掘、宣传殡葬文化,注重其包含的殡改政策、生命的意义,注重临终关怀,让逝者得到亲情的安慰,让生者尽快从丧亲之痛中解放出来。现在,廉江殡仪馆正由贺冬梅负责建宣传栏等设施,为殡仪馆发挥教育功能打基础。馆长李劲草说,贺冬梅学过美术、书法、音乐等,有较好的文化素养,相信她能做好这工作。  (李廷赋 罗章 吴李胜)

 
来源:南方农村报廉江新闻网

最新评论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注册
快速搜索
 
论坛热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