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费改革后 石颈路子新
来源:
作者:
时间:2004-05-19
点击:
廉江讯 水泥公路穿过山坡、田野,进入山村。雨天不再有泥泞、晴天不再灰尘漫天,进入石颈山区,这种新的景象让人感触尤深。原来,该镇投资1200万元的乡道硬底化已经完成,在湛江市都处于领先位置。该镇不久前还获得“廉江市乡道建设一等奖”,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伍杰忠说:“石颈的经验应该推广。”
那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地,刚刚脱贫,镇政府那个“广东省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脱贫奔康先进集体”牌子是去年才领的;修路过程中,还遇到水泥、沙石涨价等不可测的因素......税费改革后,欠发达地区要发展,政府应该怎样工作?石颈已经探索出一条路子,效益显著,群众拥护。
政府服务,让群众修好自己的路
是广东省科技创新水果专业镇,红橙种植面积大产量科技含量都高,但地处山区,出入不方便,红橙价格一直偏低。但全镇乡道60公里,全部硬底化需要1200万元,钱从哪里来?石颈找到两个途径:平城等村委会集体经济的基础好,可以通过承包山岭等方式筹资;大部分村委会都有不少人外出,可以发动成功人士捐资。
政府就是服务,石颈镇委、政府决定牵头办好这件事。怎样服务?镇里决定从长远着想,高标准规划修路,并由镇领导分段负责,与村委会干部一起筹集资金、请施工队、处理拆迁等。为了做到公开、公正、公平,镇领导与群众协商,在各村委会选出代表管理资金。镇领导工作深入,让许多困难迎刃而解。
一系列工作按计划落实。在隆隆的机器声中,工程如期开展。
为了筹资,把吃饭的时间都用上
采访中,我们听到这么一个故事:镇长赖名连跟老板商量修路工作,老板答应捐一万元。吃饭时,镇长请求再尽一点力。老板在半醉中说:“你如果喝下这瓶酒,我再加一万!”问:“说话算数吗?”君子一言,驷马难追!”镇长也有点醉:“倒酒!赖某代表家乡人民感谢你!”三杯一次,咕噜噜就酒瓶亮底。赖镇长说,那次真是大醉了一场,但目的达到了,值得。
为了筹资修蒙村路段,镇领导在大年初一去探望叶老板。叶老板是聪明人,喝酒时,还请来一个药材老板。气氛颇为融洽,镇长跟他们商量这事,叶老板答应捐3万,药材老板也捐1万。后再喝几杯,叶老板答应再加9800元,后再追加5000元。药材老板也追加1万元,后又追加3000元。大年初一,镇几个领导还去扬名水给林青老板拜年。林老板历来热心公益事业,曾捐过5万元给村民种树、建村中的水泵站,还为群众做了其他实事。过年前,扬名水路段还没完成,而周围的路已经做好。镇领导拜访他时提起修路,分析形势,林老板急了:不行,我们一定要尽快修好,不能落后!当场捐出5万元,并表示,其余的可由他的哥哥及另几个老板完成。
这些段路解决以后,镇领导又找附近村庄的老板,促膝长谈,还不时“将”几句。等到老板在半醉中急出一身汗,再来个顺水推舟,一段路的问题就解决了。
镇领导说,修路形势大好,不应该忘记宣承志老板。是他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斥资16.8万修鹿根垌路段,让我们在水泥涨价时度过难关。
割舍不了的,总是那种乡情。
政府为群众办事,群众的真情让人感动。林济武祖籍在石颈新屋村委会,他是佛山一个镇的书记,他的家人分别在佛山、海南等地发展。清明回来知道修路一事,也知道家乡的困难,便主动找到镇领导商量,捐出13800元。他说:“我的根在石颈,不论走多远我都是石颈人。”林少英是石颈人的女儿,已经外嫁,现在深圳开一间制衣厂。干部到深圳做宣传工作,她慷慨捐出1万元。她说:嫁出去的也是石颈人,家乡的事情需要大家支持。一个老支书叫龙家永,他说自己在位时没能修好路,现在机会难得,他坚持要从不多的生活费中捐出1200元。在修路遇到困难的时候,老领导张安光请赖镇长去廉城,与石颈历届书记一起,商量有关建设石颈的计划。领导们表示,石颈是他们的第二故乡,他们决定先促成乡道硬底化,再从其他方面帮助,使故乡有新的发展。老领导说到做到,工作已经按计划落实。群众也理解修路的困难,遇到要拆迁的,都很乐意配合,不提什么赔偿要求。
路通了,运输成本减小,石颈红橙去年每公斤比往年多0.30.4元。最近,该镇引进一家工艺厂,那是一家加工竹、木器出口到东南亚的企业,已经开始建厂。群众说:减税、免书杂费,路好走、橙价升,好事都碰上了,共产党真好。 (李廷赋 罗章 宣承毅 林荣强)
来源:南方农村报廉江新闻
最新评论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