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水利建设如火如荼
来源:
作者:
时间:2001-03-01
点击:
廉江讯 入秋以来,我市各级党委和政府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广泛深入发动群众,加大水利建设的新高潮。截至2月19日,全市日最高上场人数7.9万人,出动各种施工机械2036台(套),完成工程项目890宗,投入资金7500万元(包括以工折款)。累计完成土方280万立方米,石方6.2万立方米,混凝土2.53万立方米,分别占计划任务的96.6%、82.6%和90.0%。
为了掌握年度水利建设的主动权,我市着重抓好重点工程项目的早计划、早设计、早动手和面上水利建设计划的落实,并严格施工质量管理,实行施工管理责任制,做到每宗工程都派有专职跟踪质量的质监员,力求在确保高标准、高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九洲江青水围灌溉闸自去年10月20日兴建以来,克服地质、环境等不良因素,严格按照基建程序和创优施工规范,至今累计完成土方15.2万立方米,石方0.43万立方米,混凝土1.85万立方米,完成投资1600万元。已完成前后护坡、消力池、闸室等设施,汛期前可完成水下工程任务。此外,纳入“千里金堤”的江洲围海堤工程和龙营围防潮大堤加固工程均进展顺利;长青水库、车板干渠、包墩干渠、武陵水库中山干渠高标准节水整治,工程进展较快,土方工程已完成计划的85%以上;运河灌区的三塘水库除险加固按照园林式水利标准完成各项指标,省、湛江市水利部门检查后给予确认;15宗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已有8宗竣工,达到省“六有”要求。面上水利设施建设,各地均以市工程项目的标准质量为样板,全面推行施工质量管理责任制,宗宗达到合格。石城镇的谢下支渠,“三面光”防渗,营仔镇北堤片、雅塘镇的陀村、新民镇的葛麻山等改低工程,机耕路、排、灌渠节水等达到山、水、田、路综合治理,为“三高”农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平坦、吉水等镇的渠系清液,质量上了一个台阶。
我市认真总结三年来严重春旱缺水的经验教训,针对沿海、山区及干旱缺水问题,组织调查组深入各地调查水源情况。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地点、水源分布情况制定修建电灌站、水泵站、山塘、水陂、挖井等各具特色的蓄、提、引水工程,以解决干旱缺水地区的用水问题。雅塘镇的江东、那贺两个村委会采取打桩拦河蓄临时水陂的办法,建起了水轮泵站6宗,电灌站4宗。大大改善了2000多亩农田的用水条件;高桥镇大冲村委会自筹资金20多万元,打大口径井3眼,扩建山塘4宗,解决了当地村民生活及水果生产用水困难;平坦、横山、车板、长山、石角、石岭、塘蓬、和寮等镇采取扩建小型山塘蓄水库容,整治支斗毛渠、打田头井、新建水陂等措施,既解决冬种北运菜用水,又能为春耕用水创造条件。各地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冬修水利建设工作,经常深入第一线检查、督促、指导,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极大地鼓舞了群众的斗志,从而推动了冬修水利建设和全面发展。据统计,目前我市已市已完成渠系清淤整治408条,长754公里,其中防渗32条,长52公里;加固江海堤围27条,长48.5公里。还新建小型山塘65宗,维修小型塘库、水陂、涵闸等361宗。(劳春林 陈应坚)
最新评论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