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这些制鞋企业南下北上正是珠三角加工制造型企业大迁移的一个缩影,然而,企业所需要的生存环境还不只劳动力、土地这些东西,对这些日益依赖于专业化分工的企业来说,转移是否就是唯一的出路,转移是否就保证它们一定能从危机中起死回生?
张华荣告诉记者,他们在越南的工厂制鞋所需要的的原材料和配件都得从东莞运过去,虽然劳动力成本上面有优势,但在产业配套上面没中国这么方便。
对于迁移到内陆的广东企业来说,同样经常遇到当地的产业配套不完善、交通物流成本增加等问题。亚洲鞋业协会秘书长李鹏告诉记者,到底何去何从,其实现在是很多鞋厂都比较茫然。
看来对面临成本压力的企业来说,转移并不是一剂包治百病的万能药方,除了对成本精打细算,企业到底动不动窝,还要考虑产业配套、地方产业政策、地方风俗民情等等变数。但不管这些企业最后会走向哪里,留给珠三角地区的选择却只有一个,那就是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这是珠三角唯一的希望。
东莞市厚街镇镇长陈仲球告诉记者,目前转移出去的只是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环节,而核心的技术研发和采购贸易依然留在东莞,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目前东莞鞋的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左右,占全球的十分之一左右,在厚街国际鞋业采购商已经超过1000家。
全球最大的女鞋贸易商美国利威公司的总裁美国利威鞋业公司总裁查理斯告诉记者,尽管现在广东的成本在不断提高,甚至已经高过了东南亚很多国家,但他并不打算离开,因为在他看来,没有一个地方的产业链配套会如此完善。
为了吸引更多的研发机构和贸易商来到东莞,陈仲球目前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在东莞的厚街镇打造一个亚洲鞋业总部基地。
陈仲球:“总部基地一个就是它是新产品的研发中心,知识产权的开端,另外它通过这个地方,它成为一个信息交流的中心,成为这个贸易订单的中心,也成为定价的中心,因此通过这个基地,它是对整个行业提供高端服务的,他不一定给你增加一个车间,一个工厂,而是给你增加品牌,增加这个核心竞争力的地方。”
有人说,像制衣制鞋制